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新作纵横   心路笔记   旅游文学   影视剧作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一朵溜溜的云--追忆聂永泰/极左猛于狼的岁月
一朵溜溜的云

作者:陈焕仁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啊,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月儿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每当我听到这首康定情歌,我的心立刻就会飞回康藏高原,飞到康藏高原跑马山下的康定。我仿佛立刻看见了高原峡谷中那座康定城,看见了城对面那座跑马山,看见了跑马山上终年飘浮着的那朵溜溜的云,它是那样的洁白,那样的飘逸,那样久久地依恋着跑马山,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城。我立刻就会感到,跑马山上那朵溜溜的云,不就是我的同学聂永泰吗?

    聂永泰是1970年与我一道分配到康藏高原的,他完全是一个心地善良与世无争一心追求知识专注学问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从北京大学毕业的老五届大学生,分配到高原6年后的1976年3月,在雪山上却被恶狼活活地撕吃了!这事虽然已经过去25年了,每当我想起这件事,眼前便立刻会重现那种惨烈情景:高山上的残雪在阳光照射下正在消融,消融的残雪中渐渐显露出一堆狼吐出的人的骨头,雪地里人骨旁有一付玳瑁色的旧眼镜,一堆狼吃人拉下的屎,屎里夹杂着一些劳动布襟襟,远处雪地里有一只非常熟悉的旧书包和用毛巾织成的饭盒袋,雪地里还有一只空饭盒,两只吃光了牛肉干的空塑料袋。

    聂永泰是北大技术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在那个视知识为罪恶和视人才如粪土的特殊年代,在那个知识贫乏荒漠的高山雪原中,他像一只冻僵了的小绵羊,毫无反抗之力活活地被狼吃掉了。25年来,每当想起聂永泰被狼吃掉的情景,我的心就不停地颤抖,思绪不由得又回到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问:“难道我们真的有过狼活活吃掉大学生的年代!?”

                          (一)

     那是1970年的3月,春天就要来到祖国大地。可我们北大的十几位毕业生,却冒着初春的严寒,告别了3年多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告别了首都北京和毛主席亲自抓的“六厂二校”(二校即清华、北大),告别了对我们进行再教育的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从北京坐火车到达成都,被安排在四川省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招待所,静候哪天有车将我们捎到康定。

    我们住的招待所在杜甫草堂内,那是一间间席棚作顶废报糊壁潮湿阴暗的土屋,白天破旧的扳壁挡不住料峭的寒风,夜里成群结队的老鼠在顶棚上打派仗。我们这些经过文化大革命“战斗洗礼”的学生,当年曾经冲锋陷阵“革”过别人的“命”,打过长达两三年之久的派仗和武斗,经过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再教育,全然没了当年那种“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的气势,一个个将自带的被褥铺在招待所满是臭虫的上下床上,垂头丧气地钻进各自的被窝里,暗自唉叹上当年大学是“进错了历史房间”,辛辛苦苦读了十七八年书,最后戴上一顶沉重的“臭老九”的帽子发配风雪高原,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继续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

    整天闲得无聊,又不敢对“革命”分配路线表示丝毫不满,我一个人来到毛主席当年视察草堂留下光辉形象的竹篱和墙上的“草堂”二字前,背后突然响起了一个陌生的声音:“这草堂,是杜甫当年离开长安辗转来到成都,朋友资助他建起来的。杜甫在草堂住了好几年,写了不少著名的诗篇,最著名的就是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不禁回首身后,发现身后站着一个人,这个人戴着一付玳瑁色的旧眼镜,长得胖笃笃的,一付憨厚老实的模样,手里拿着一只旧书包。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就叫聂永泰。我从北大哲学系毕业,聂永泰是北大技术物理系的学生,虽然在学校彼此并不认识,但从北京到成都的火车上,聂永泰已经给我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我们这些“六厂二校”的学生,毕业分配会上全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把“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喊得震天响。可是一旦拿到毕业鉴定和得到分配到康藏高原的分配通知书,离开了再教育我们的工人和解放军,离开北大踏上去高原的征途,久已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牢骚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奔泄出来。火车从北京一开动,我们就在车厢里骂开了娘,再也不怕哪个把这些不好的表现写入毕业鉴定用分配来惩罚谁了。聂永泰一直没有参与我们的骂娘,他不是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就是不停地帮助列车员扫地或掺开水。从首都北京一下发配到康藏高原,人人都有一落千丈之感。聂永泰面对这人生的巨大转折却处之泰然,心中全然没有我们一样的骂娘和牢骚。

    我们在草堂招待所苦等了三天,终于候到两辆运送盐和煤油进高原的大货车,正好可以将我们捎进高原。省大中专学生分配办公室,叫我们各人将各人的行李背包放在大货车的食盐包子和煤油桶上,一伙北大清华的老五届大学生,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和四川美术学院附中以及峨嵋中药学校的中专生,一个个爬上货车车厢,躺在各自的行李上,如同车上的一只只食盐包子和煤油桶,由两辆大货车将我们一并捎去康定。汽车进入雅安之后,山路又险又滑,颠簸在大货车食盐包子和煤油桶上的行李上的我们,一不注意随时都有从车上摔下山谷粉身碎骨的危险。我们一路唱着歌,不少人在歌声中痛苦地搜肠刮肚地呕吐。傍晚时分,我们好不容易赶到二郎山下的天全县城。我们在天全县城住了一夜,第二天翻过白雪覆盖云遮雾绕海拔2500多米的二郎山,晚上终于到达了残雪未融的康定。

    3月的川西平原已经春意融融,海拔2700多米的康定却完全是一派寒冬的景象。康定坐落在高原峡谷之中,折多河穿城而过,木楼扳壁的大街雪风刺骨,四周山上处处可见积雪,流经城中的折多河还未完全解冻,城里到处是一派萧条冰凉景象。我们一到康定就感到头昏脑胀,一迈步走路就直喘气,年纪轻轻全都有强烈的高原反应。康定已经分来不少大中专毕业生,全都滞留在康定等待分配到“关外”各县去。康定再也没有我们住的地方,州分配办公室就将我们分别安排住在州幼儿园和喇嘛寺里,在寒冷的地上铺上木板,木板上铺上豌豆草,我们在豌豆草上各自铺开被褥,困在这里等待着再分配。

    每天早晨迎着刺骨的寒风,我们到折多河边用冰冷的河水刷牙洗脸。在雪地里走一个多小时,我们走到十几里远的二道桥排长队洗温泉洗去旅途的疲劳。中午和晚上,我们到分办指定的食店去吃两顿冷冰冰的受气饭。天不黑就纷纷回到幼儿园和喇嘛寺里,各自钻进冷冰冰的被窝里,用被子捂着两腿在没有电灯的黑屋里黑说聊天。

    在那些等待再分配的日子里,我们除了整天紧张地到分办去哀求别人,一个个就呆在幼儿园里坐在地铺上学习中央关于解决四川问题的87号文件,接受州分办对我们的民族教育,听取关于甘孜州的情况介绍,提心吊胆地等待着不知还会从康定分配到高原什么地方。我们这些当年在天安门广场高举红旗挥动毛主席语录口高呼“万岁!万万岁!”的热血青年,在学校经过工人和解放军的再教育,然后发配到寒冷荒漠的风雪高原,我们再也没有往日那种万丈豪情,在冰凉的现实面前我们的头脑渐渐地清醒了,不再在再分配中高喊什么豪言壮语,全都把留在高原当时最现代化最繁华实际上非常落后的康定,当成自己再分配的首选。身上尚有一点点派遣费的同学,偷偷地不惜血本买来紧俏高价香烟,笨嘴拙舌地去讨好贿赂分办官员,其他人都挖空心思以“专业对口”为由,整天苦苦地缠着分办官员以“专业不能对口”为由,不愿再分到“关外”说什么也要留在康定。

    在整天进进出出州分配办公室的学生中,那些天我却始终不见聂永泰的身影。在那个决定每个人命运的关键时刻,聂永泰似乎根本不晓得还有再分配,那几天他一直傻乎乎地呆在幼儿园里不动。我们住的州幼儿园没有电灯,夜间同学们跑厕所全靠带来的很少的几只手电筒。聂永泰整天坐在自己的地铺上,专心地摆弄着他那台手摇发电机。

    3月康定的夜晚又黑又冷,我们每天从食店吃过晚饭回来,早早地钻进自己的被窝里取暖,触景生情七嘴八舌地谈起了北大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专业对口”原则。按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四个面向”(面向边远地区,面向农村,面向工厂,面向基层)的分配路线,当时的北大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将北大各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论专业能否对口,统统分配到农村、基层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有人对这种分配路线提出了质疑,希望多多少少还是应该考虑专业对口。在全校毕业分配动员大会,这种“修正主义分配路线”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工宣队的一位女副总指挥在大会上说:“什么专业对口?就是要枪口对炮口,一切专业只对阶级斗争这个口!”
我们到康定的第二天晚上,同学们正躺在被窝里“黑说”工宣队这个“革命专业对口”原则,屋角里突然亮起了电灯。黑夜里突然见到了光明,同学们一个个全都兴奋不已,细看才是聂永泰正手摇着他那台手摇发电机,在黑夜里为我们送来了光明!

             (二)

    1970年3月31日到达康定,我们在康定接受教育和等待再分配呆了7天。当时只有56万人口的甘孜州,已经分配来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全州没有什么工业,科教文卫事业规模小得可怜。56万农牧民散落在20多万平方公里风雪高原的山寨里和帐篷中。把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分配到高原,是考虑到高原这种艰苦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思想改造,从来就没有考虑什么“专业对口”。但是,北大一伙大学生高举“专业对口”的旗帜,天天与分办官员软磨硬缠,结果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4月8日公布分配方案:地球物理系的邓新民,分配到炉霍县广播站,从事有线广播的栽电杆和布线。技术物理系的梁正路,分配到泸定骨粉厂,烧锅炉和收牛骨头制作肥皂。化学系的黄敏分到康定制药厂,挖黄荆条根根熬制黄连素。地质地理系的洪汉净,分到高山上的云母矿当工人。中文系的景仁玲和数学系的董玉明准夫妇分到雅江县,景仁玲荣任公社文书,董玉明随着公社社员去修公路。物理系的叶成炯分配到洗毛厂,在车间里洗牦牛毛。历史系的丁秋云和程绩高,分配到稻城县教小学。物理系的吴喜之和沈庆婉,分到得荣县邮电局守总机。数学力学系的尹丹萍,分配到康定水电厂搞施工。我与国际政治系的郑辉和中文系的向荣华,荣幸地分到甘孜报社印刷厂劳动。地质地理系的何熙平和地球物理系的吕贵选,分到州地震办公室------。

    聂永泰的分配完全出乎意料,他被分配到最边远最荒漠的石渠草原放牧牛羊!

    对聂永泰的这种分配显然欠公平,北大同学纷纷为他愤愤不平,我们一齐去找州分办的官员,怎么能将一个北大技术物理系毕业的学生分配到草原上去放牛羊?聂永泰面对这个分配却显得异常平静,不仅没同我们一道去同州分办抗争,反而无动于衷地呆在屋里摆弄着他那台自制的星像仪。聂永泰坐在铺里反反复复地测算,康定那几天会不会观测到彗星?

    我们都为聂永泰那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表现而大为生气,吃过晚饭一个个失望地依着幼儿园的栏杆,毫无目的地仰望着城对面白雪覆盖的跑马山,心里直为聂永泰一个人孤零零地到茫茫的石渠草原放牛羊而担心。聂永泰却像根本没有那回事一样,他坐在地铺上一直在埋头测算。傍晚时分,他终于算出了一个道道,突然兴冲冲地从地铺上站起来,手持那个星像仪,来到我们身旁,他惊喜地对我们说:“今天晚上,在康定可以看见彗星!”我们全都不把他的说法当回事。在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当天晚上康定看不看得见彗星关我们屁事!不少人都觉得聂永泰真是莫名其妙,对他的宣布报以冷眼,谁不把当晚会不会真的看见彗星放在心上。

    还是有几个与聂永泰同系的同学,他们知道聂永泰对天文地理都有广泛的爱好,当天晚上还是同聂永泰一同好奇地爬了起来,在聂永泰说的那个时刻和方位,半夜里我们果然在康定看到了彗星!

    我们第二天就以聂永泰能够自制手摇发电机和推测出康定看到彗星为由,坚决要求州分办将聂永泰改分到康定农机厂。分办官员对聂永泰的发电机和星像仪一一验明正身,又当场看了聂永泰的表演,也觉得聂永泰还是有些名堂,这才同意将他从石渠草原改分配到康定农机厂当工人。

                       (三)

    我们这伙分配到高原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人都用非所学和学非所用,不少大学毕业生做着小学生都可以做的工作,一个个既精力过剩又闲极无聊,心中就有不少苦闷,工作之余常常聚在一起吹牛聊天。聂永泰偶尔旁听一回我们打发时光和耗费生命的闲聊。他来去从不向谁打招呼,不声不响进屋,不声不响地坐在那儿,听一会儿又不声不响地走了,不少时候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来的又是什么时候离去的。

    聂永泰分配到农机厂当工人,整天给电机的变压器绕线圈。康定农机厂是个100来人的小厂,当时试生产牧场割草机。省革委从成都专门派来了支援的工人技术员,聂永泰学的核物理专业与那儿的活儿牛头不对马嘴,他在学校学的那些在那里根本派不上任何用场,只能整天在车间里埋头绕线圈。这是一种没有文化也可以照着吩咐干的机械动作,作为北大技术物理系的高材生,聂永泰整天从事这种简单劳动时时处处都感到精力过剩,闲暇间又不愿参与我们的闲聊,每天保质保量完成应该绕的线圈之后,平常关起门来摆弄他的那些“宝贝”,到了星期天和节假日,凭着对康定和高原的新鲜感,他总是带着一本地图,不是独自爬上康定对面的跑马山去考察山上的植被,就是沿着折多河往海拔4700米高的折多山上去追索折多河的源头。他还先后登上了郭达山和打箭炉山,记录民族风情和考察高原地貌。他常常徒步从康定走到泸定,一个人跑到关外的塔公草原去看牧场。一次他从峨眉山返回康定交通中断了,他一个人步行好几天走回康定。当时不少工人都非常看不起“臭知识分子”,厂里也就没有什么人愿意主动与聂永泰交往,聂永泰又是那么一个独来独往的性格。因而,聂永泰在农机厂绕了一两年线圈,厂里不少人却不晓得他的名字,有的人干脆叫他“眼镜”,熟悉的人称他“聂大学”。凡是无缘深入聂永泰内心世界的人,都对聂永泰独来独往的举动感到不可理解,有的人还把那当成知识分子“臭”的具体表现。

    头戴一顶“臭知识分子”破帽,每月领着42、5元工资,我们时时处处“夹着尾巴做人”。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当时在别人眼里完全成了不可接近的“贱民”,一个个二十四五岁大学毕业工作一两年了,好脚好手就因为是大学生很多人都找不着对象,即使是高原上又丑又残的根红苗正的姑娘,都高傲地誓言终身不嫁我们这些“臭老九”。

    就在大家都为找不到对象苦恼之时,我们却发现了聂永泰的一个新动向。同我们一道分配到高原的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的那群姑娘,当时全都集中在三道桥大队劳动锻炼。每到星期天和节假日,聂永泰总是一个劲儿往那儿跑,不是上山去为姑娘们砍柴,就是下山去为姑娘们挑水。我们发现之后全都怀疑,聂永泰肯定想从那群姑娘中找一个对象。我们背地里又都觉得聂永泰实在太天真太可笑。那是一群什么样的小白鸽啊,人又年轻满身又长满了艺术细胞,吹拉弹唱样样能,虽然从成都暂飞上了高原,她们一个个在这儿,不过是借个房子躲躲雨,那天气候只要稍稍转暖,她们肯定又会从这儿飞走。她们这些年轻漂亮的艺术姑娘,怎么可能喜欢上老实巴脚其貌不扬的聂永泰?

    可是后来不久,我们发现那是我们对聂永泰的天大误会。实际上,聂永泰那个时候已经在江苏老家高邮与下乡知识青年绪珍如定亲。绪珍如是个非常漂亮的江苏姑娘,她是聂永泰嫂嫂的亲妹妹,是聂永泰嫂嫂当红娘从中牵线搭桥,将自己心爱的小妹妹许配给了聂永泰。在那个人性扭曲是非错位的年头,一般的姑娘听说对方是大学生都会扭头就走,不会有谁那么傻,在知识分子臭不可闻的时候,睁着两眼还会找一个大学生为对象。但是,聂永泰的哥哥嫂嫂对聂永泰太了解了,如果不是对聂永泰的内心和本质有非常深的了解,姐姐决不会将自己的亲妹妹许配给高原上的聂永泰。我们知道聂永泰已经与绪珍如定亲之后才明白,聂永泰星期天和节假日到三道桥,为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的姑娘砍柴挑水,完全是出于对那群远离父母的小姑娘的一种关心和同情,其实完全没有任何非分之想。

    1972年5月,正是绵阳百花盛开之时,聂永泰请假到了绵阳,在他哥哥家里与从江苏高邮老家来的下乡知识青年绪珍如结了婚。婚礼简朴明快,由聂永泰的哥哥和绪珍如的姐姐当证婚人,彼此在一起吃顿饭,两个人也就算结婚了。新婚之后就各奔东西,新娘绪珍如千里迢迢回到江苏高邮农村继续当知青,新郎聂永泰只身一人回到高原照样如往常一样在康定农机厂当工人。新婚之后牛郎织女天各一方,一两年才得以鹊桥会,不是聂永泰长途跋涉回高邮,就是绪珍如风尘仆仆上高原,相聚又要说别离,过着天南海北的夫妻分居生活。

                 (四)

    北大曾经是文化大革命的发祥地,毛主席下令向全国广播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就是北大聂元梓等七位“左派”贴在北大大饭厅的东墙上的,北大从此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中心,聂元梓被毛主席和中央文革树为文化大革命的旗帜,北大成为毛主席亲自抓的文化大革命典型。后来由毛主席派来的迟群和谢静宜领导的“六厂二校”,又成为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领导斗批改的样扳。北大的文化大革命真是风云变幻无穷。从张承先工作组到校文革,从63军支左部队到8341部队,从817厂工宣队到新华印刷厂工宣队,进进出出领导北大运动者犹如走马灯。在这样反反复复的折腾和激烈动荡之中,北大两派在中央文革的支持下,进行了长达三四年的反复较量。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到北大来求知识的青年学生,在那场触及人们灵魂和皮肉的文化大革命中,全都被迫停课闹革命了,过去追求知识的行为被批判为“修正主义白专道路”。昔日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文化大革命成为践踏知识坑害人才最厉害的地方。

    聂永泰1963年从江苏高邮高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技术物理系,他在中学功课就学得非常好,是高邮1963年高考状元。他一踏进北大这种高手如云精英荟萃的地方,就一直把北大视为实现自己攀登科学殿堂伟大梦想的天堂,一直过着“三点一线”(即宿舍——教室——图书馆)的苦行僧生活,学习成绩在班上仍然名列前茅。聂永泰的求知欲是那样旺盛,文化大革命不仅突然粉碎了他求知的梦想,而且把求知批判为“修正主义白专道路”,聂永泰完全可以像别的北大学生那样,怀着天真幼稚的心理,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把充分旺盛的精力立刻转移闹腾文化大革命。昔日学知识和做学问最佳处所北京大学,一旦被伟大领袖树为文化大革命的红旗,立刻就成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心。批斗游行声援不断,参观取经人来人往,大字报口号声满天飞,在长达几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全校停课闹革命了,除了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和“两报一刊”文章,别的图书统统都成为“封、资、修”大毒草,图书馆阅览室全都关闭了。除了《地雷战》、《地道战》和八个样扳戏,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可看。诺大一个北大校园,再也不剩一张平静的书桌,能让聂永泰静下心来追求知识。

    聂永泰一直没有卷入文化大革命。聂永泰在文化大革命中仅仅表现出同情“新北大井冈山”,但并不参加“北大井冈山”的派性活动。聂永泰也没有趁着毛主席号召“革命大串联”,像别的北大学生那样戴着“首都红卫兵”红袖套,跑到全国各地去充当运动的“太上皇”,煽文化大革命之风,点“革命造反”之火。聂永泰像一个独行侠,北大校园里不能求知了,就把求知欲望转向大自然。聂永泰独自一人跑遍了祖国不少地方。当年成昆铁路正在设计修建当中,他就沿着设计中的成昆铁路考察,甚至弄清了成昆线有多少桥梁和隧道,绘制出了准确的成昆铁路线路图。凡是大自然中的难点和疑点,山川河流中那些没有解开的谜,聂永泰都要进行一番独特的考察,试图从中悟出道理和得出某种答案,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分到甘孜州的一伙北大同学,无论在学校属于“新北大公社”还是“北大井冈山”,也无论在文化大革命的两派斗争中,各自代表的两种“路线”如何没有任何调和余地,也无论在两派短兵相接的武斗中,如何刺刀见红拼个你死我活,两派观点的学生一旦一同分到康藏高原,又同为高原接受改造的“臭老九”,一个个派性和“路线是非”全都丢进折多河里去了,彼此都团结在北京大学同一面旗帜下,成为甘孜州大学生中一个团结得最紧密的群体,去与社会力所能及地抗争,去战胜恶劣环境带来的困难。

    聂永泰头脑里没有多少校友情结,并不将外校同学看得与北大同学有什么不同,无论在工厂里,还是在社会上,与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大学生都一样交往,对谁都以诚相待,从不与谁发生矛盾,也不与谁结盟,自始至终保存着老实善良独立的人格,完全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凡与聂永泰认识交往的人,没有人感到他有什么地方令人讨厌。文化大革命翻腾出来的是是非非充斥人世间,聂永泰却尽力地远离人间是非,一门心思地埋头自己独自的追求。

    我曾经到过聂永泰在农机厂的住处,那是一座干打垒的小楼,在那座小楼的二楼上,有一间无人居住的破旧房间,顶多只有几个平方米大,那就是聂永泰的居室。当年能以高分考入北大的学生,绝大多数人都非常热心地追求知识和学问。但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白专道路”,当年以高分考入北大的学生一个个毕业后仅是如此命运,有的人也不相信知识在此生此世还会派上什么用场,一些人也就渐渐地消沉了起来,不再把精力用在追求知识,更多地把精力和心思花在怎样才能翻越二郎山,哪怕调回内地某个大城市,即使去扫大街也比在高原白白地浪费青春好。当时在康定流行着一个口号:“生命在于运动,‘翻山’(指翻越二郎山到内地工作)在于活动。”可聂永泰那间小小的居室,却到处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头,那是聂永泰采集的各种地质标本。房间里安装着自制的手摇发电机,在墙壁上挂着一串串小灯泡。屋角里堆着一些书,一些陈旧的报纸杂志,摘抄的一叠叠卡片,自制的星象仪,等等。聂永泰压根儿似乎就不懂得“翻山在于活动”,他整天八个小时的简单劳动之后,总是背着一只褪了色的旧书包,用那只毛巾织成的饭袋装着饭盒,饭盒里不是装着馒头和咸菜,就是装着牛肉干之类的东西,马不停蹄地在高原上跑着,去破解他心中那破解不完的谜,去寻找他永远也寻找不完的答案,用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的方式来打发自己过剩的精力。

                             (五)

    随着林彪出走摔死在温都尔汗,分到高原上的那伙用非所学的大学生,不少人的处境后来都逐渐有所改变。按照当时学非所用的大学生“归队”的一些相关政策,有的通过各种努力开始接近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有的按照当时的政策“回炉”北大重新学完文化大革命中断了的功课,学成后重新分配了专业工作,有的到党政部门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

    世界在变,别的知识分子的处境在变,聂永泰的处境却一直没有任何改变。聂永泰在北大学了六年核物理专业,又是那么一个爱好兴趣非常广泛的人,对知识又是那么执着亡命地不断追求,完全是一个有强烈求知欲望有知识有抱负的年轻知识分子。可就是这么一个年轻知识分子,由于他太专心于自己的知识追求和太埋头学问了,太不注重世俗的人情世故和关注生存发展的关系,太不懂得社会完全可以左右一个人命运,太古扳太迂腐太书卷气太理想主义了。所以,幸运的阳光始终照不到他的身上。别人都在落实政策归队从事自己的专业,他却一直在康定农机厂绕线圈。如果聂永泰用他追求知识的劲头去钻营,如果聂永泰用年复一年绕线圈那种执着劲儿去编制关系网,编制的大网尽可以网落当时能决定他命运的一切权贵和社会名流,绝对是一个得到政策照耀和吃到糖的人。如果聂永泰把知识学问看淡点看轻点,把人际关系特别是把决定自己命运者的关系看重点,即使他不能在高原上得到重用升迁,至少也能像别的同学一样做到起码的专业对口!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谁叫聂永泰天生就是那么一个与世无争的性格?谁叫聂永泰对知识是那么执着和痴迷?谁叫聂永泰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那个顽固的脾性始终不改?虽然聂永泰一生是那样忠厚老实善良和与世无争,虽然除了追求学问他从不妨碍别人,虽然面对艰苦严峻的环境仍然毫不消极。但是,由于聂永泰生在那个特殊年代,无论他的专业学得如何好,也无论他为了获取专业知识曾经付出了多少艰苦卓绝的巨大代价,也无论他多么希望并一直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会不拘一格降人才,自己所学知识总有一天能为祖国为人民派上用场。现实社会却不给聂永泰任何的关照与丝毫同情,别的北大同学的处境都渐渐有所改变,聂永泰却始终在康定农机厂绕线圈。

    1976年2月,聂永泰回江苏高邮探望了已有7个月身孕的妻子绪珍如,回到康定就被抽到州工业学大庆会议会务组,加班加点为会议作些服务工作。会议完了给聂永泰补几天假,从此一连多少天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聂永泰了。
人们开始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聂永泰从来就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有他的追求,他有他的精神王国。农机厂几天见不到聂永泰,就以为聂永泰肯定又上哪个北大同学那儿去了。北大同学在康定几天见不到聂永泰,都以为聂永泰不是在农机厂就是到泸定或别的地方去了。直到远远地超过了补假时间,农机厂仍然不见聂永泰回来上班,才向康定的北大同学打听。康定的同学这才引起警觉,于是一一向高原各地的北大同学打电话,询问他们见到聂永泰没有?各处同学都说没有见到聂永泰。聂永泰是不是又回江苏高邮去了?同学们又给江苏高邮去电话,聂永泰根本就没有回老家。

聂永泰会不会出事了?!

    几个北大同学非常着急,他们跑去向州革命委员会人保组反映。文化大革命越深入,各种“反革命案件”越是层出不穷,人保组堆的案件太多了,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处理那些所谓的“恶攻”“炮打”“现行反革命案件”还忙不过来呢,一个到高原来改造的大学生突然找不到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那个年头,不比牧场上少了一头牦牛重要多少,人们非但不把聂永泰的突然失踪看得多么重要,对此反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猜测和传言。有人怀疑,聂永泰北大毕业一直学非所用,会不会因为对自己的遭遇想不通,跑到什么地方跳崖投水自杀了?有人认为,聂永泰平常单独活动行为诡秘,会不会是在收集什么情报,如今带着情报出逃境外投敌叛国了!当时高原上的老叛(指1959年的叛乱)“新叛”(指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叛乱)均未肃清,少量叛乱的藏民仍然躲藏在雪山上。于是也有人怀疑,“臭知识分子”聂永泰受旧教育制度毒害那么深,会不会由于思想反动上山投奔叛匪入伙了?

    1976年3月,聂永泰失踪一个月之后,没有人对他会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再抱任何希望,一些人也渐渐地将他遗忘了。这时候却从康定后面的高山上下来一个挖药材的藏民,那个藏民告诉人们,他在高山残雪中看到了狼吃人之后吐的一堆骨头,那堆骨头不远处还有一付眼镜,一只旧书包,一个空饭盒和两只空塑料袋。北大同学听到这些情况,立刻怀疑聂永泰是不是已经被狼吃掉了?几个同学于是立即冒着大雪上山,在挖药人的指引下,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在残雪中终于找到了狼吃掉人吐的那堆骨头,一看那堆骨头旁的那付眼镜,狼吃完人在近旁拉的那堆屎中满是被撕碎的劳动布襟襟,不远处雪地里那只旧书包,雪地里那只用毛巾织成的饭盒袋。同学们立刻完全断定,聂永泰已经在大雪中被狼吃掉了!

    从现场的种种迹象不难想象,聂永泰一定是工业学大庆会议散会之后,趁着补休几天假,独自一人上了山。二三月的康定很少遇到这么大的雪,聂永泰满以为会是晴天,也就没有戴雪镜,一个人带着牛肉干独自上了山。聂永泰上山之后却出乎意料地遇到突降大雪,戴的那付普通眼镜根本不能遮挡刺眼的雪光,在雪地里行走从而得了雪盲,双目失明在风雪中从此再也辩不清方向。从现场可以判断,聂永泰一度企图从风雪中原路返回,但是那风实在太猛,那雪实在太大太厚了,得了雪盲双眼失明的聂永泰,怎么也不可能辩清前进后退的路径,在漫天风雪中根本不知路在何方?又冷又冻孤立无援地与风雪搏斗了好几天,吃光了带着的两袋牛肉干,终于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饥寒交迫地冻僵倒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在他冻死和饿死之前,一群恶狼发现了雪地里冻僵了的聂永泰,将他当成大雪天不可多见的美餐,疯狂地围着他活活地将他撕吃着,留下了聂永泰的眼镜、书包和饭盒袋,在雪地里吐下了那堆骨头,在旁边拉下了那堆满是布襟襟的狼屎。

    聂永泰上山去干什么?不仅当时而且直到如今,人们怎么都弄不明白。有人分析说,可能是聂永泰对高山上的什么又有什么解不开的谜团,需要借补假到高山上去破解。有人认为,也许聂永泰是企图翻越高山到哪个地方去。有人分析,聂永泰定有常人想不到的目的和特殊追求,才会独自一人登上那么高的山。不管上述哪种分析和判断正确,也不管还会有多少不同的分析和猜测,北大技术物理系毕业的聂永泰,分配到康定农机厂绕了6年线圈之后,33岁就在高原上葬身狼腹,这却是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六)

    1976年3月,当我在四川日报社听到这个令人震惊的噩耗,我简直不愿意相信那会是真的!聂永泰那么一个与世无争心地善良的人,他唯一的追求就是知识,他怎么会被狼吃了呢?难道世道竟有如此的不公平?难道老天也变得专门欺负善良老实人?我一连多少天没有睡好觉,往日与聂永泰相处的一些情景,又一幕幕地不断地重现在眼前。我立刻想起曾经在聂永泰那儿看到过的他的那本相册,那本相册上的那幅照片,那不就是聂永泰的真实自我写照?

    那是1971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到康定农机厂去看聂永泰。对于我的突然光顾,聂永泰显得非常高兴,非常好客地兴奋地向我介绍展示他的各种“宝贝”之后,就给我看他的一本相册。那是一本贴满他从小到大的照片的相册,记录了他已经走过的人生道路。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在那本相册的第一页上,不是放着聂永泰父母或未婚妻的照片,也不是他个人的单人照,而是贴着从彩色画报上剪下来的一幅摄影作品,画面的主体是一只绵羊,那只绵羊正在夏日水草茂盛无边大草原上专心致志地埋头吃草。正是草原百花盛开之时,天是那样的蓝,草原是那么空旷,草是那样绿,四周没有牧羊人和他们的狗,明媚的阳光下更没有什么狼群,只有天上的白云和几只飞翔的小鸟。在那百花盛开水肥草绿宁静无边草原上,只有那么一只专心致志埋头吃草的绵羊。

    “这只绵羊不就是聂永泰的生动写照么!”我当时看着照片就曾这么想。1976年3月,我在成都听到聂永泰活活被狼吃掉的消息,我更是觉得,聂永泰就是相册上的那只绵羊!
    
    怎么不是呢?

    聂永泰1943年12月出生在江苏高邮县城一个普通老百姓家里,他7岁开始上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直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聂永泰性格温顺,一直埋头功课和追求知识,就是文化大革命前人们常说的那种“五分加小绵羊”。他即使在触及人们灵魂的文化大革命中,即使分配到康藏高原这样艰苦的地方,仍然一如继往地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他是多么渴望自己能像那只独自在大草原上埋头吃草的绵羊,周围没有狼群,没有牧羊犬的追赶,就在那风和日丽阳光灿烂宁静的草原上,让他专心致志地一心一意地吃草,以便将来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上自己的羊毛羊奶和羊肉!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纯洁的渴求!可是,在那个“读书无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特殊年代,聂永泰不仅根本不能实现这个简单的渴求,反在风雪高原上在饥寒交迫之中活活地被一群恶狼撕吃了!

    每当我想到聂永泰活活地被一群恶狼包围撕吃的悲惨情景,我耳边立刻就响起孟子说过的一句话:“苛政猛于虎。”聂永泰在康藏高原活活被狼吃掉的事实,难道不会让人们清醒痛楚地认识到:极左猛于狼!?

                  (七)

    北大同学通知绪珍如从江苏高邮农村速来康定。已经有7个月身孕的绪珍如,仍然在乡下当知青,事先也不知道叫她千里迢迢去康定,竟是去料理聂永泰的后事。绪珍如出发前一心以为,也许是考虑她有身孕,把她叫到康定去与聂永泰团聚,以便聂永泰能给她更多照顾。绪珍如腆着一个大肚皮,从江苏高邮出发,坐了好几天火车,好不容易才到达四川成都,在成都弄了一张去康定的车票,两天之后高高兴兴地到达了康定。可是,在康定汽车站迎接她的只有北大的几个同学,直到她在康定住下始终不见聂永泰的身影!

    绪珍如得知聂永泰已经去世之后,她当即立刻昏倒了。绪珍如怎么也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但现实却残酷得早已来到了她的面前!绪珍如怀着聂永泰的遗腹子忍着极大的悲痛,来到她曾经与聂永泰生活过的那间没有水电的干打垒房间,泪流满面地清理聂永泰的遗物。聂永泰除了给绪珍如留下无尽的悲伤和肚子里快要出生的遗腹子,就是满屋的石头和一口旧棕箱,一些资料卡片,一台手摇发电机,墙上挂着的一串串灯泡,一只星象仪,从高山上找回来书包、眼镜与饭袋饭盒,以及永远留在雪山上那堆狼吐出来的骨头。

    聂永泰在雪山上活活地被狼吃了,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聂永泰不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也不是在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文化大革命中光荣牺牲,更不是在“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的战天斗地中献出了宝贵生命。聂永泰不过是怀着不可知的目的独自上山,在高山上遇到天降大雪。聂永泰又是一个从旧北大毕业到高原上来接受改造的“臭知识分子”,是与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这8类阶级敌人并列的第九类人,当时被人们称作“臭老九”。在那种特殊年代,一个接受改造的“臭老九”稀里糊涂地被狼吃了,如同一个“臭老九”仍然稀里糊涂活在那个世上一样,人们并不会感到有什么两样。

    悲痛欲绝的绪珍在康定住了好几天,她对聂永泰身后之事不敢有什么过高奢望,她只不过希望自己在高原上有一份工作。如果绪珍如没有一份工作,肚子里聂永泰的孩子就要出世了,绪珍如连自己都还没有一份工作挣钱养活自己,又拿什么来把聂永泰的遗腹子养活?北大的同学都觉得绪珍如的要求并不过分,出自于对聂永泰的境遇的同情和对绪珍如母子的关心,他们麻着胆子向州革命委员会提出:“能不能让绪珍如顶替聂永泰到康定农机厂当个工人?”当权者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对此进行了认真慎重反复研究,在北大一伙同学的强烈坚持下,最后同意让绪珍如顶替被狼吃掉的聂永泰,正式招收到康定农机厂当了工人。

    1976年6月,也就是聂永泰被狼吃掉3个月后,当上工人的绪珍如,在康定为去世的聂永泰生下了一个男孩。

           (八)

    聂永泰被狼吃掉已经25年了。就在聂永泰被狼吃掉的当年,即1976年10月,在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次月,文化大革命中兴风作浪和祸国殃民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在同一个晚上被捕了,不久就接受了人民的审判。邓小平重掌神州号航船之舵之后,按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新提出了大学毕业生要学以致用和专业对口。早先分配到康藏高原不能专业对口的北大毕业生,全都翻越二郎山,有的回到北大重新学习或攻读研究生,如今已经成为某些学科中颇有成就的人。有的专业对口调到科研单位从事研究工作,如今已经名扬海内外。有的到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如今不是知名教授就是大学领导或学科带头人。有的到了党政部门工作,如今已经是有威望的老资格厅局长了。有的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文学创作,著作在海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有的到国外攻读回来担纲重要科研任务,子女又到国外有影响的学府深造正要学成归来------。

    只有,我们勤奋好学与世无争纯朴善良的聂永泰,分配到高原6年33岁就葬身狼腹,他的英魂变成了跑马山上那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永远地留在了康藏高原。聂永泰实在是太不幸了,他没能熬到邓小平开创的好时代。如果他能熬到后来我们所处的时代,他绝对是我们那伙北大同学中的出类拔萃者,中国也可能出现第二个杨乐、张广厚和陈景润。但是,聂永泰用他那血肉之躯,给我们留下一个永世也不应该忘记的思考:我们再也不能重演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人间悲剧了!我应该好好地珍惜今天这个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好时代,珍惜自己的青春和自己的人生,把我们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加文明民主美好富强。

   ( 本文作者:陈焕仁,男,四川省巴中市人,1945年1月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正厅级副院长,作家,研究员。)

【浏览21773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