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传播


 
华文传播)- 华文 四海 海外 华人
文化动态)- 消息 观察 文脉 影视
原创文学)- 新作 心路 旅游 剧作
鉴宝赏奇)- 神工 珍奇 玉石 古玩
 
 
  华文天地   海外华文   四海华人   华人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文化传播
 

 

七零年代初 在衡水的日子里
七零年代初在衡水的日子里

作者:郭建栋

    一九七零年三月,我们离开北京,到河北省贫瘠的衡水地区阜城县去当农民。时节已过立春,天气反而冷起来了。离开那天,一场逆时节的大雪从天而降。到了县城后我、吴紫燕、章士伟等北大、清华共60多人到了“杨庙公社” 。然后大家再被分散到数个村落。我们的马车进村时,大队小学的师生们在村口列队欢迎“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马车的后面一帮村子里的顽童远远地跳着叫着,高喊“大学生,没地儿扔,搁在村里填穷坑。”
一年多之后,我们又成了“教育贫下中农”的“贫宣队”,离开了村子。不久便开始“再分配”,大家各奔东西。我和另外化学系的两名同学、数力系的两名同学被分到了衡水地区化工厂。这在当时是被大家羡慕的“好单位”。多数同学到了乡村中学当教师。紫燕到了衡水地区的武邑县中学。

    衡水地区化工厂是北京的一家公安系统所属的生产酚醛压塑粉的工厂,在“一号通令”下搬迁到了河北衡水,由地方接管。当地派了县武装部长来当军代表,主持工作;厂长是天津大学与我们同届的学生,因为是本地人、党员,所以当了厂长。同时工厂又在当地招了一批青工。

    一九七三年,刘立民终于离开了汉中,当然最盼望的是能够和紫燕相聚。紫燕找到我们北大的几个同学,希望立民能够到化工厂,而不要再到农村去当教师。我们当然更希望立民能够来,我们能够多一个老同学、老朋友,多一个能够在一起“说话”的人。我们几个人商量了,若让化工厂接受立民,关键是要通过军代表和厂长这两关。军代表姓苑,是个大老粗。粗胖的身材,粗野的语言,邋里邋遢的军装里光膀子穿着一件毛背心。他是个典型的中国北方农民,带着工人在工厂中心开出菜地、栽种果树;圈占了厂外当地农民的窑坑养鸭子。他最恨青年工人下了班打篮球,说这是吃饱了撑的。军代表首先关心的是种树、积肥,然后才是车间生产;在人事上,他的主要精力是要对付原来北京公安系统随厂迁来的那批北京干部,建立起“自己的队伍”。因此他没有按照那个年代里通行的调动一个人要审查档案、外调历史的“惯例”刁难立民。难得的是他有朴素的正直,不追赶“政治风潮” 。也许是他需要这批大学生,他知道生产需要技术,技术需要知识,所以他不歧视大学生。在那个年代里这也还是需要一点胆量和勇气的吧,从这一点上应该说他还是个好人。因此我们能够在那个是非混肴的年代里,在这个相对平静的“世外桃源”里度过了几年蹉跎岁月。

    我们再去说服厂长同意接收立民。毕竟“同是天涯沦落人” ,“天大”的背景使他能够理解当时大学生的心态。我说我保证刘立民是比我要强得多、能干得多的人,是我们同学中最优秀的人。刘立民到化工厂来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军代表的不阻挠加我们一再力保,厂长顺水推舟,立民的调动竟然顺利通过了。从此化工厂又多了一个北大人,化工厂成了衡水大学生的一个中心。

    解脱了羁绊的立民在化工厂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表现出了他的天生的豁达乐观、吃苦耐劳、朴素坚韧的优秀品质。他冬天一身破棉袄,腰里扎一根烂麻绳,浑身油迹麻花;夏天一件破背心,露出黑油油的皮肤,整日灰头土脸。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欢声笑语。立民参与和主持的自动上料改造和新建甲醛车间两大工程都是化工厂最复杂、最成功、影响最大的工程。那些日子里,上班的时候他累活重活抢在先,危险的地方他先上。工人都愿意和他一起干活,他给艰苦的劳动带去欢乐。下班时总能看见他端着一个饭盆,提着一壶开水往宿舍走去,背后不是嘻嘻哈哈地跟着一群家属院的小孩,就是跟着几只狗。一路走着,一个窝头他自己吃一口,掰一块喂邻居的狗一口。
短短时间里刘立民成了化工厂妇孺皆知、最受喜欢的人物。当时化工厂是衡水地区收容大学生最多的单位,化工厂的学生也和工人相处最好。立民在化工厂的绰号叫“老四”。那是因为工人们开玩笑给工厂里的大学生编了顺口溜:樊一绝,王二赔,宋三洗,刘四提。这里樊一绝是我校化学系0363的樊能廷,老婆一发火就赶快下跪,称为一绝;王二陪就是化工厂的厂长,叫王继明,天津大学63级的,每天要给老婆陪笑脸赔不是;宋三洗是北京农大的,我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他要洗全家的衣服,老婆的裤子和孩子的尿布;刘四提就是立民。

    那时每逢周末,紫燕就要在星期六从几十里外的武邑县骑车或者乘长途车赶到衡水和立民聚会,周日再风尘仆仆赶回县城去。工人们和立民开玩笑,说相见的这一两天立民要负责从食堂提饭,从锅炉房提水,出门“进城”提包,还要“提心吊胆”,所以叫“刘四提” 。

    每逢紫燕来和立民相见的日子,化工厂也几乎成了衡水大学生聚会的时刻。周六晚上,化工厂的北大同学加上清华的、天大的、天工的,还有地区里其他单位闻风而来的北大的、复旦的、南开的……都纷纷赶来。大伙聚在一起,畅谈见闻,交流“心得”,时而激烈争论,时而抚掌大笑,真个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今天再含着泪写这些,是玩笑,是回忆,更是立民和紫燕多年相濡以沫的真实写照。

    后来立民去武汉照顾母亲,调离了化工厂,我们见面就少了。但是化工厂的人还经常提到立民。前年衡水化工厂陆续回到北京的老同事们春节聚会,恰逢立民在京,也参加了。多年没有见面的一位老师傅见到立民激动得颤抖了好久,叫了一声“老四!”紧紧抓住了立民的手。

    去年8月份,我们在京的几位同学聚会,送立民回武汉,去厦门。没有想到这竟是最后一面。
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太多的动荡和苦难,在蹉跎岁月中度过了人生最为宝贵的年华。在中国终于从灾难中挣扎出来了的时候,我们也已经步入黄昏。但是就在这样迟到的日子里,立民却过早地离开了。
去年我因公回了一次衡水,从离开衡水到此次回去,时间已经相隔近三十年了。办完公务已经是很晚,我坚持要到我们一起工作生活过的化工厂去看一看。夜幕中原来的化工厂已是一片废墟,记忆中高大的厂房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当年我们在厂四周亲手栽种的白杨,在立民和我前后离开时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暂且让我们避开那纷扰的世界,现在也是荡然无存了。陪同我去的人告诉我,这块地已经卖给房产公司了,正要盖商品房;化工厂几年前就彻底破产了。
   
     我站在这片月光下的废墟上,看着满地的碎砖烂瓦,这是我和立民一起工作生活过的化工厂吗?物非人亦非,但是我们在一起的那些艰苦、压抑,却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日子永远像一颗缀在蓝色缎带上的宝石,缀在我们坎坷的一生中。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的好同学、好伙伴、好兄弟——刘立民。

                                                            
                                                        ——郭建栋  己丑年清明 于燕园
  

七零年代|衡水|北大|化学系|刘立民|郭建栋

【浏览21285次】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我 要 评 论  
   用  户:
   认  证: 1+100=?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暂无评论!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hwh观点]
 
电话:   mail to:hs@mhwh.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冠城园6-6-7A 邮编:100088
Copright www.mh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