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来三年将开通观光巴士 或成京文化标签  2012年02月08日    市旅游委未来服务发展会议上传来好消息,从今年开始,北京市未来三年内将尽快开通旅游观光巴士,并将选取多条在投入模式、运营模式、设施功能、多语言讲解等方面较成熟的线路供游客选择。也就是说,首都北京也即将像上海、青岛等国内十几个知名旅游城市一样通过观光巴士来进一步丰富广大市民、游客的“一日游”体验。    定位不明确是滞后主因 2010年世博会期间,重新亮相申城的旅游观光巴士仅国庆长假就接待中外游客35000多人,这是上海旅游观光巴士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后的首次亮相。据悉,全世界目前已有120多个城市推出了都市观光巴士服务,国内包括上海、杭州、青岛、大连、厦门等在内的十几个城市也出现了发展程度不一的巴士旅游。 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国际化的旅游大都市,北京城市观光巴士服务的推出势在必行。但是,和上海等城市一样,北京的巴士旅游较国外起步晚,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模式的革新问题。 “最初北京的观光巴士是完全交给市公交系统来操作的,目的也是为了规范当时比较混乱的‘一日游’市场,抑制黑车一日游。现在看来,这样的动机本身就不充分,并不是完全从优化观光巴士服务本身出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闲暇经济中心院长魏翔告诉记者,定位上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了巴士旅游从产品设计到运营的偏差,比如纯观光的线路设置,就没能更好地体现出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悉,本次市旅游委重新启动北京旅游观光巴士服务,不仅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更结合了前往上海等城市考察的内容。市旅游委近期公布的2012年至2014年北京市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三年建设内容和任务中,明确提出北京将从建立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完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建立旅游惠民便民志愿者服务体系等八方面完善北京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 运营模式或成发展关键 据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北京重新推动观光巴士的开通,将以整合交通、游览、住宿等资源为基础,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让具有优良资质的企业进行运营。如何以市场化的运作来保证巴士旅游的公共服务性质成了未来北京观光巴士业的主导。 国旅国内部副总经理孙立群表示,“企业化的运营能带来更灵活的机制,我们国旅也会争取这样的机会,不管怎么样,‘服务’理念应该是一切运营的基础。未来京城巴士旅游可以从资源特色性、站点设计便利性、价格惠民性以及体验舒适性等方面来建设,带动创收的同时转变北京传统一日游的发展方向。” 据悉,上海巴士旅游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后,由上海春秋国旅“全力操刀”,展开了一系列体验式旅游产品建设。具体而言,主要从客源分离、网线设计、服务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区别于一般的公交系统,提升了申城巴士旅游的游客体验。 孙立群认为,随着京沪等高铁的开通,北京将吸引更多外地、境外游客的到来,散客增多带来更多自由行需求,这与都市巴士旅游的服务本质是完全契合的。 借鉴国外打造“城市窗口” 旅游观光巴士服务在国外拥有悠久的历史,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伦敦、罗马等城市的Sightseeing Bus更已被打造成城市的名片,游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巴士旅游在这些城市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文化品牌效应。 魏翔告诉记者,“北京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都市观光巴士的建设也应该和一般的旅游产品经营区别开来。”他觉得相比于上海,伦敦的城市性质更接近于北京,因此,借鉴国外,“怎样使巴士旅游彰显出城市的效果”最为关键。 “伦敦经典红色双层观光巴士已成为英伦文化的标签之一,他们的线路是真正融合本土特色的设计,比如很多被称为‘landmark’的地标建筑就是巴士的主要停靠点之一。” 在魏翔看来,观光巴士作为一种公共旅游产品更应该举全局之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在补充协调中建立完善的指导运营系统。比如在纵深度、便利性建设上可以考虑公共交通的子系统模式;在产品设计上,则应该是汇聚商业、城建、文化发展等各方因素的集大成者,而在业务指导上,必须根据定位准确把握全局方向。 “巴士旅游不管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最终都要归结到旅游产业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上来。”魏翔觉得,北京旅游观光巴士承载的功能应该是“城市的窗口,文化的标签”。     来源: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