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fanny
-- 发布时间:2005/8/7 9:53:29
-- 逝去的滕王阁
逝去的滕王阁 作者:日晷 临江的巍巍高阁应该有临观之美,画栋雕梁,飞檐翘角,文人墨客雅集其中,凭栏远眺浩浩北去的江涛,凭吊怀古。然而古典的浪漫,因为粗鲁的装饰,已慢慢失去魅力。滕王阁就是这样,哪怕曾与黄鹤楼、岳阳楼并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1989年建成的滕王阁钢筋水泥。余秋雨在《文化苦旅》里劈头就是一句:“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看,他不屑提滕王阁。1989年,正是浮躁时代的开端,文人下海,出国潮,文化搭台商业唱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这座高阁降生了。 朋友说:“到南昌不看滕王阁会后悔,但去了你会失望。”说这话的时候我们在滕王阁脚下的古玩市场,烈日当头。滕王阁宛如伫立在巨型建筑积木堆积的围城中,南面横亘新东方大酒店,北面紧逼水产码头,东北庞然耸立凯莱大酒店、城市大酒店,东面紧贴滕王阁一字排开商品住宅小区;滕王阁就被簇拥在这高楼怀抱之中……安静地回过脸,我看了看售票橱窗,每人50元。 这一刹那,想到一个关于保健品的笑话:推销员向孕妇接受一保健品,说促进肚子里的宝宝大脑发育,将来孩子会非常聪明。当然这么好的功效,价格也不便宜。孕妇看看他说:如果我买,那么我是傻子;但如果不买,那孩子要变成傻子。 咬牙跺脚,掏钱,像那个母亲一样,认了我。 (一) 犹带唐人翰墨香 滕王阁是一座获得“鲁班奖”的80年代仿古建筑。 也许你会嫌弃大理石台阶的俗气,讥嘲铺地红方瓷砖的简陋;是的,很多细节无法推敲,但这就是80年代。平心而论,董鉴泓、阮仪三等对古建筑重建的观点直到今天仍无法统一认识,而况20年前的人们呢。 仅凭借40多年前由梁思成勾勒方案,莫宗江绘制的《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在80年代中完成一件地方性的重大形象工程,其主持人是需要何等的实力和勇气。清华建筑系毕业,江西籍,多次承担红色工程(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这一切叠加起来,陈星文的任命似乎水到渠成。老人今年有70多岁,五九届,算得上是梁思成的学生。陈星文将《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明二暗五的结构改成了明三暗七,钢筋水泥浇铸仿木结构,并配上当时先进的电梯。历时4年的重建,获得代表建筑工程界最高水平的“鲁班奖”。 不敢揣想,如果这个工程提前到1957年,由梁思成先生主持会是怎样的杰作。1957年,当一份来自江西省文管会的陌生函件出现在案头时,当拆开信封看见一份“重建滕王阁”的邀请时,当读到拟采用他1942年的重建草图时,梁思成捏着这封信的双手会激烈颤抖么? 无须提1957年反右中“梁陈方案”的另一位当事人陈占详的凄凉,也无须提1955年那场遍及全国的“以梁思成为首的复古主义建筑理论的批判”。再早些,1954年,当《中国建筑史》油印本讲义问世时,讲义前言中梁思成已痛切地作着对过去历史观点和立场的自我批判。正是在这本大著中,默默地保存着一幅关于滕王阁的古代原状推想图。旧梦未圆。 那还是在1942年5月,当时梁思成与助手莫宗江考察南方古建筑路过南昌,应当时江西省建筑厅厅长杨绰庵之请,以中国营造学社的名义,参照“天籁阁”旧藏宋人彩画《滕王阁》以及宋代《营造法式》绘制了草图。由梁思成亲笔勾勒方案草图,莫宗江绘制正式图纸的《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共八幅,其中包括彩色透视图、平面图等,并由建筑厅主持编印了《滕王阁考初编》。遗憾的是,当时战事激烈,抗战胜利后杨绰庵又调离江西,建阁的宏愿遂搁置。 (二)无情最是台城柳 一卷淡青蛱蝶传,滕王点缀记当年。 花开粉翅排红醉,陌上琼须正绿眠。 十二楼台飞冉冉,三千殿角舞翩翩。 画图从昔夸模写,形迹于今尚榔然。 如今滕王阁前入口前,不锈钢栏杆辉映着画栋雕梁,那是用来限制游人逃票的;大厅里豁然一张龙椅,工作人员聒噪着招揽客人拍照。诺大的阁里充斥粗制滥造的字画瓷器、乱七八糟的旅游纪念品,俨然一个大杂货铺;一处往青铜缸里扔币听“卜”的所在,美其名曰好运大厅;毛泽东诗词书法展,华夏圣旨展览,撞钟,太极图广场,莫名其妙的拉郎配;顶层的仿古演奏表演,则引得无数老外拍照。 近乎愤怒。终于在一个偏堂,我看到了关于这座楼阁渊源的文献陈列,那是王咨臣的藏品。这位老人的执着,最终促成了滕王阁的重建,然而几代人的梦却被践踏着。 阿Q地想想,其实滕王阁原本就很低俗。 滕王阁本是供滕王李元婴歌舞酒殇,沉迷极乐的,和厦门小红楼之类似乎并无二致。这个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子,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其他兄弟一样,史书上恶评如潮 :骄纵逸游,狎昵厮养,数犯宪章,贪财好色,逼淫官眷等等。永徽三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乐伎,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后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姑且不去评论这些是非,作为生长皇家的畸零人,滕王有一门独到的绘艺,有《滕王蛱蝶图》传世。清人黄凤诗云: 拂柳翅残愁雨至,穿花力倦怯风来。 如何新旧唐书在,不载丹青绝妙才? 正史上虽没有关于滕王绘画的记载,但却不妨碍这个好诗题。后人都拿来做了兴亡的题咏,所谓“岁久鱼龙并故物,春深蛱蝶是何王?”, “绝世流传蛱蝶图,东风粉色皆消落。” 写来写去,到底不如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没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没有那么多文人骚客的评藻,其实滕王阁又算什么呢?说到帝子,不知怎的忽然想起蒋经国。当年小蒋在南昌保安处任职,后来去赣南干得火热朝天,当地甚至有“蒋青天”之誉。他那著名的罗曼蒂克也在赣南。1949年后,蒋家政权浮海东去。曹聚仁凭在赣南《正气报》和小蒋共过事,便自荐去做劝蒋密使。空负一腔热情! 只不知道,杨绰庵计划重建滕王阁与蒋经国有没有关系? (三)唯有垂杨管别离 滕王阁自王勃作序后,历届的豫章城都督,每逢佳节都要在阁上大宴群僚,历尽盛大活动,杜牧和辛弃疾都留下过作品。 唐代王仲舒两次重修,有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可考。唐大中二年,由纥干众主持重建,工程亦最为坚固,直到宋徽宗大观年间始加重修。南宋时,滕王阁改建于城墙之上。元代两次重修。明初,元阁犹存,后江岸崩塌,阁则“颓压以尽,遗址亦颇沦于江”。成化四年新建,阁“高四寻,广倍之,深逾于高寻有二尺,四周缭以回廊”,“阁前构堂,高广半之,用延往来宾客。堂左右庖湢之所咸备。阁后复创观宇,以居习老子教之醇谨者数人,俾供洒扫役工”。清初顺治十一年,中丞都御史蔡士英重建,后屡有兴废,民国十二年被军阀一把火给毁了。 一千多年来,滕王阁建修更迭28次,兴废沧桑,国运盛衰,转眼俱成烟云。所以与其说滕王阁是因为建筑的颀伟而闻名,倒不如说是那不变的文化神韵迷人。吟诗作赋的时代早已过去,但还许我们寄怀么? 站在高阁扶栏远眺,赣江与西山隔岸相对,天际浮着淡淡的云烟,远处簇新的八一大桥硬生生在画面中。异代同悲,想起朱熹的一首诗。 金阕银台梦想中,楼前拜舞皂囊空。 十年殄瘁无穷恨,叹息今人少古风。
来源: 天涯社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7 9:54: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