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mhwh.com/dv7/index.asp)
--  人在旅途  (http://mhwh.com/dv7/list.asp?boardid=3)
----  旅匈华人作家余泽民十年著长篇《纸鱼缸》  (http://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3&id=24459)

--  作者:hairen
--  发布时间:2016/9/27 19:27:35

--  旅匈华人作家余泽民十年著长篇《纸鱼缸》
旅匈华人作家翻译家余泽民十年著长篇《纸鱼缸》

2016年9月27日


(原标题:旅匈华人作家翻译家余泽民十年著长篇《纸鱼缸》)

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被称为“东欧文学的代言人”的旅匈翻译家、小说家余泽民推出原创长篇小说《纸鱼缸》。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坦言,这部“个人成长史”式的小说让作家体现出最大价值就是让世界变得更丰富,读了这本书理解到人的成长有这么精微的感觉。

  余泽民2005年出完《匈牙利舞曲》和《狭窄的天光》后有10年没再出自己的小说,期间只在杂志登过长篇小说、杂文和散文,这十年主要精力都在翻译许多匈牙利文学作品。这本书最早的线索是他一九九几年一个日记里两三页的一个故事,写了一个姐妹的匈牙利乡村婚礼。余泽民表示:“这个小说确实写了许多年,而且在这许多年过程中也翻译了许多书。所以我也可以这么说,这既是我自己的一个作品,也是我对匈牙利作家的致敬,因为有几条线索有我翻译的这几个作家的影子。”

《纸鱼缸》讲述苏东剧变之际,中国男孩司徒霁青逃离了自己的家庭和父辈,辗转来到美丽却又充斥着不安和暴力的匈牙利。他渐渐走入好友佐兰的生活,不由自主地卷入到种族、家族与历史的剧烈冲突中,演绎出一段荡气回肠的异国友情。小说通过几个异国青年与霁青的爱恨纠葛,把匈牙利的种族、家庭、历史融为一体,以个体的爱与哀愁映照出一个时代的悲欢。

   谈及书名为什么叫《纸鱼缸》,在日前的出版座谈会上,余泽民介绍:“我1991年出国,在匈牙利已经生活了25年。鱼,是我在异乡漂泊中产生的一个真实意象。鱼总是在游动,穿梭,交错, 但很难有相互真实的碰触。事实上,当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大都像是鱼缸里的鱼,即便被命运安排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共生,即便穿梭游曳、贴近,但永远难有实质性的碰触、拥抱或占有。现代人的本质是孤独,只是像我和司徒霁青这样的流浪者来说体会更强烈罢了。另外,年轻人在青春日子里的生存状态,也很像鱼缸里的鱼,青春的爱不是厮守,而是交错、流动、传递、不安、永动。”

  至于创作这个小说的初衷,余泽民表示,“凯尔泰斯说过:‘只要我想构思一部新的小说,总会想到奥斯维辛。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即便我所讲的(从表面上看)完全是另一回事,但实际上讲的还是奥斯维辛。我是奥斯维辛灵魂的代言人。’当我打算在《纸鱼缸》里涉及欧洲历史时,首先也想到奥斯维辛。表面上我写了一场在枷锁下徒劳的青春之舞,实际上讲述的是脆弱个体在历史中的挣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无可救赎的罪,也有无可辩白的无辜;每个人都是鱼缸里的鱼,虽然不停地游动、穿梭,但是各自孤独、失语。”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认为《纸鱼缸》这部作品本身像一个镜子一样映照出了匈牙利和中国,在20世纪那么复杂的历史里,通过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匈牙利男人他们之间镜子般的互相的映照、交叉、叙述,像两个藤蔓在旋转,像两条蛇在纠缠,这是历史记忆对两个人及其背后的家族历史的捆绑,然后不断顽强地上升。“虽然我不懂匈牙利语,但觉得有一种坚实的、思辩的质感在里面,就把经验和质性结合起来的那样一个语言。”

  余泽民是著名翻译家、作家,他被称为“东欧文学的代言人”。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艺术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91年移民匈牙利,现居布达佩斯。出国后做过医生、教师、编辑、记者、导游、翻译、编剧等职业。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匈牙利舞曲》,长篇小说《狭窄的天光》,文化散文《咖啡馆里看欧洲》《欧洲醉行》《碎欧洲》《欧洲的另一种色彩》等,主要译作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的《船夫日记》《另一个人》《英国旗》《命运无常》,马洛伊《烛烬》《一个市民的自白》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9/27 19:29:00编辑过]

--  作者:hairen
--  发布时间:2016/9/27 20:19:42

--  
“我只想找回属于我们的记忆”

2016年9月27日 女报记者 李丽娟

  徐某意外去世,其生前注册使用的邮箱里留有大量照片和日记,妻子黄女士希望得到这些照片和信件。因不知邮箱密码,她向网络运营商提出过户丈夫邮箱的请求。近日,黄女士来到山东舜翔律师集团咨询相关法律问题。
  案件详情:今年3月,老公被公司派往外地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丧生。老公生前酷爱旅游和摄影,我们两人去过许多国家,他的一个邮箱内保存了大量我们游玩时的照片和他写的日记。悲恸欲绝之余,我想要整理这些日记和照片以留作纪念,同时也想过户这个邮箱。但是,我不知道老公的邮箱密码,只好向网络运营商求助。
  客服人员告诉我,想要拿回老公的邮箱密码,只能按照“找回密码”的方式操作。除提供逝者本人的基本资料和联系方式外,还得向网络运营商提供邮箱的使用资料、密保资料。只有全部履行上述条件后,我才能要回老公的邮箱密码。可老公都不在了,我去哪找这些资料?
  关于老公的邮箱账户,他们认为老公只有使用权,我不能过户。请问律师,老公的邮箱,不可以作为他的遗产由家人继承吗?
  山东舜翔律师集团副主任苏红点评:
  根据《继承法》规定,能够被依法继承的是逝者遗产中财产权方面相关内容。以邮箱账号为代表的“数字遗产”继承问题因涉及“数字遗产”继承与死者隐私权保护,“数字遗产”保护与网络服务商权益保护之间的价值冲突而显得异常复杂。因此,邮箱账号不宜作为遗产继承。
  虽然它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也并不等于说用户作为邮箱账号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用户可以把邮箱账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写入实体遗嘱中,以避免出现黄女士这样陷入基于立法缺失原因而导致其合情、合理的诉求因无法满足的尴尬困境。人物名片
  苏红:法学硕士,执业以来,办理了大量婚姻家庭、房地产、建筑工程合同等民商事诉讼及非诉讼法律事务,多次被评为优秀律师。


  专注婚姻家庭法律服务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办理过数百起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还具有心理学的专业涵养和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身份。她说:“我将秉承勤勉、敬职、高效的工作态度,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用法律和智慧、爱心和责任心为委托人提供优质服务。”

  近年来,类似此种遭遇者越来越多,与现实生活中生者继承遗物一样,这些存在于网络中的资源同样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悼念与哀思。不管如何,如果你想要“数字余生”永久延续,就把密码写进遗嘱吧。

“我只想找回属于我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