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mhwh.com/dv7/index.asp)
--  人在旅途  (http://mhwh.com/dv7/list.asp?boardid=3)
----  郁达夫甲子重评 百年文脉与后世缘--国真艺文  (http://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3&id=27402)

--  作者:晓燕
--  发布时间:2019/9/8 0:31:24

--  郁达夫甲子重评 百年文脉与后世缘--国真艺文
甲子重评 郁达夫百年文脉与后世之缘 

作者:张国祯

       郁达夫先生逝世40年前后,也是他开始创作一个甲子之后,他健在的八位子女我有缘结识三位:郁天民、郁云和郁美兰。结识他们也正是国内现代文学郁达夫研究推进的过程。

       最先认识、联系多的是郁云老师(达夫三子),郁云少儿时代乃父在闽省两年后将辗转赴国难之际,将其寄托在一教师友人那里多年,解放后郁云回沪定居、学成任教职、和这位榕城老先生都保持联系,我读研导师和该老先生熟识、因而得以联系到沪寻访郁云老师。80年夏末我在上海图书馆等处连日查阅达夫研究资料之后,和爱人在市区一普通民宅进门见到郁云,长相神态酷似图片中父相,我俩暗自惊呼郁达夫今世再现!50岁出头的郁云老师身体欠佳、同时也为了集中精力写作《郁达夫传》,已提前退休。
    他非常谦逊、随和而厚道,一点不像名人之后,和我们聊得十分融洽,虽原学理工,对文学作品和论文可都读得很细,(时当重评现代文学作家,他已仔细看过我先寄来求教的论文《郁达夫和我国现代抒情小说》、认为有创见亦有分寸),他讲了童年记忆里父亲的一些细节、明知危险而勇赴国难的印象很深;而对生母(王映霞)则显得并无甚好感、不想说起。辞别不到一年、我收到了郁云所著新出版的厚实的《郁达夫传》,深感难得结识一位正直善良长者之幸。继续通了几回信,到前几年来南京、想联系再到沪专诚看望郁老师,上网一查,恰是我来宁前半年多郁云老师逝世了,怅惘自责不已。

      1985年9月,在浙江富阳纪念郁达夫牺牲40周年的研讨会上会后,我得以结识郁天民先生(达夫原配所生长子)和郁美兰女士(达夫苏门答腊娶妻何丽有于他被架走次日所生幼女)。

       那次纪念郁达夫牺牲4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在富阳召开,虽是由地方机构和学会联合筹办,因是40年来首次纪念抗战烈士兼爱国作家郁达夫的跨界大会,该会的隆重和深远影响超乎寻常,参加者之重要与广泛也堪称一时之选。郁达夫及其长兄郁华虽在50年代中均已追认抗日烈士,不过在解放后头二十多年间不断向“左”看齐的评论界对达夫评价多不高,文学史书中少有肯定郁氏文学成就的专门章节,在拨乱反正后才有关注者作专门研究。我80年春末写前述论文时,大刊物上似尚未见如此评价达夫小说创作成就的,恰逢南京大学著名学者陈瘦竹教授应邀来闽给我等研究生专题授课,遂给陈教授呈送油印论文稿请教,方正不苟的老先生阅后立即对导师和我表达充分肯定和嘉许之意,给我们输了不少底气。
                                                                                           {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9/8 17:40:27编辑过]

--  作者:晓燕
--  发布时间:2019/9/8 0:36:30

--  
甲子重评 郁达夫百年文脉与后世之缘 

作者:张国祯    
    
       (接上)   硕研毕业后我在闽省电视台供职,因郁云老师介绍、和新成立的富阳郁达夫研究会蒋增福会长通信多有交流,接到邀请即自费赴会;有幸聆听久历沧桑的老作家柯灵和文学史家唐弢、出版家范用等诸前辈倾吐肺腑之言,皆确认新文化名家胡愈之(1946年胡最早披露郁达夫在南洋坚持抗日工作及受害)在同期北京纪念座谈会上所作评价:他(达夫)的伟大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一个人文主义者,也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纪念、研究郁达夫,首先不应忽视的是其爱国主义思想和他所坚持的“五四”精神。
      那时全国高校通用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唐弢先生,特意就这部教科书中沿用了文革前后偏左倾的对郁达夫评价作了检讨、并向新文学先驱前辈诚挚道歉,(该书称达夫创作或带有消极颓废情调、略近评价之一半)。这一态度非同一般、令人感动,—唐先生一位博研跟随参会,当晚对我叹曰“其实不必这么讲”。

      会间经蒋会长介绍认识达夫长子郁天民先生,和我亲切交谈。郁天民曾为文化馆馆长、富阳文联主席,时六旬左右、清癯挺拔,亦见达夫神韵,他带我们到临眺富春江的坡上郁家故居,令人想起当年其母孙荃抚育一女一子成人且有所成之不易;听其讲述当年郁氏老祖母避拒日寇而饿亡山洞、家山遭日军机轰炸等危难,感郁氏门风正气之深厚。郁天民的达观知天命亦给我印象至深。达夫长女郁黎民大姐亦自湖南来参会,会上见过而未得面谈,读其纪念乃父、自述经历磨难的诗文,觉才气盎然。
 
      在离富阳车上恰和郁美兰相对而坐,她作为遗腹女的身世乍听觉得凄苦,但我看面前这位比我略大一点的侨生却是个阳光而乐天的女士,她历经从印尼辗转回国、到海南就读而后考上北京化工学院,后来又到新疆农场锻炼,上大学和下放锻炼时间和我相近,看起来在同辈女生里她也是单纯而无城府的。由此我却更觉得达夫身世的悲凉。

      返程乘车隔壁座上是郁达夫的大侄女、郁华之女郁风,相谈很好。她认为乃叔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散文。这也反映老一辈文艺家对郁达夫小说成就的认识与当代人还是有距离,郭沫若1921年曾大呼称《沉沦》为新文化闪电,解放后又说郁达夫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诗词。
      但郁达夫也确是诗文俱成峰,诗词称入宋而难辨,为过去年代文青传诵;散文(含游记、随笔)则珠玑无数,在新加坡主办报刊时更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新马华文界作为精神领袖影响到整个20世纪,我在马来西亚的侄女(华文学院毕业)知我研究郁作时,很快就给我寄来“郁达夫南洋随笔”、“郁达夫王映霞书信集”和“日记九种”等书。

      会间十分难得亲聆了日本研究者铃木正夫报告其六十年代起远赴南洋苏门答腊等地考察郁达夫生前踪迹、追寻杀害达夫的日军宪兵班长之始末,确认了达夫当年被害真相,堪称百年一遇。  (后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9/8 17:41:00编辑过]

--  作者:晓燕
--  发布时间:2019/9/8 0:39:36

--  
<国真艺文>公众号    订阅号为
 NANKUN97779  欢迎订阅关注
 欢迎同好与年轻朋友 关注并多留言!就各专题展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