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闽海-台海论坛  (http://mhwh.com/dv7/index.asp)
--  市场巷议  (http://mhwh.com/dv7/list.asp?boardid=4)
----  [转帖]通力心兄弟情  (http://mhwh.com/dv7/dispbbs.asp?boardid=4&id=1285)

--  作者:fanny
--  发布时间:2005/4/30 15:16:17

--  [转帖]通力心兄弟情
[网友原创] 通力心兄弟情  

  “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2005年4月2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和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握到了一起。这一举动,向全世界表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和神圣使命,也是广大海外同胞的共同愿望。

   正像连战先生在北大演讲时所说:“今天我们所走的这条路是人民所支持的,我们搭桥铺路,是人民所愿意看到的,他们不愿意再看到两岸的对质、对抗、对立,甚至于对撞,他们愿意看到的是两岸的对话与和解,大家的相互合作。”中国的老百姓对连战的到来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台湾的民众也越来越支持他的举动。这说明,两岸是亲兄弟,是情同手足的,是有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

  面对南北韩,卢武玄讲到,通力心兄弟情。连战先生在南京讲的“相见恨晚”,在故宫题的“继往开来”,以及在北大讲的“为民族立生命 为万世开太平”,都表明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在向一个方向努力,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

  人民网上一位网友写的《娘,大哥他回来了》,是这样说的:“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冥冥之中我们好像听到了娘的声音\\她又一次给我们讲起了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一把筷子就永不会被折弯的道理 \\还嘱咐我们‘这个家离开谁都不行\\江山社稷需要你们兄弟二人的两副肩膀 \\共同承担’。\\乡亲们扶老携幼 \\簇拥在咱家的老宅前 \\看到我们兄弟二人伟岸的身躯\\又走在了一起\\他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这掌声代表着娘的心愿\\这掌声代表着乡亲们的心声”而样的诗歌,我们这几天在网上随手可见,一首首诗,一声声祝福,是对和平的盼望,是对新的未来的期望。更是对兄弟能回到一起,民族能走向团结,国家能走向统一的盼望。这个梦,几代人没有圆,我们期望在这一代人手中能有新的突破。

  两岸时刻牢记自己是亲兄弟,有手足情,是同祖同宗,就能能力合作,就能通过努力走向统一。我们要举办奥运会,要加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对岸兄弟的关注、理解和支持。而且,只要我们是亲兄弟,我们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自己来处理家里的事情。我们就什么都可以说。

  可以说,中国人今天如此地欢迎国民党,说明在十三亿眼中,台湾人民是我们的亲兄弟。大家都希望做到“能力心兄弟情”,共同走出一条和平之路。

  我们在关注胡锦涛和连战的会晤,希望通过伟人的历史性握手,传递出福音和希望,营造出亲密和发展。(王君文)

   来源:央视国际


--  作者:fanny
--  发布时间:2005/4/30 19:43:20

--  
北大学子听连战演讲:他三次深深地感动北大 
2005年04月30日 
 
  中新网4月30日电 在越来越多的北大学子选择用理性传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今天,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的到来再次燃起了北大学子的激情,北大学子表示,连战激情演绎的演讲,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两岸未来的理性思考。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黄橙在联合早报讲述了自己聆听连战演讲的感受。他说,正如连战先生所言,他是带着和平理想与人文情怀访问大陆的。今天,在北大——他的“母校”——他母亲的学校,那位在台湾百姓心目中或许有点古板的政治家,真诚且不乏幽默。

  这位北大学子真挚仔细的记下了连战在演讲中深深感动青年学子的三个片断。

  第一次感动

  “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以善意为出发点,以信任为基础,以合作为依归,以民族长远利益为考虑?”短短四句话,已然勾勒出两岸沟通的起点、手段、目标,令人感叹。同是中华儿女,情相连心相依,在今天这个和平发展的世界中,我们选择信任而非猜疑,选择合作而非对抗,也就是选择了同属于所有中国人的阳光灿烂的明天。最关键的是,当前,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我们也有选择的能力。

  第二次感动

  大陆一方面通过了坚定国家统一信心的《反分裂国家法》,另一方面向台湾在野党发起了“善意的攻势”。“点滴心血积累铸成和平。”终于,连战先生“登陆”,实质性地走出了用心血浇灌和平之树的第一步。

  隔离两岸的不仅仅是一道海峡,还有历史造成的嫌隙,时间造成的疏离,制度选择不同造成的陌生。台湾问题不会无限期地拖下去,然而在连战先生看来,两岸要走的是一条“坚持和平、稳定现状”的路。当然,现状维护不是静态的,不是退缩的,不是消极的,而意味着避免争议,求同存异,凝聚善意,累积动力。

  第三次感动

  “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何时做?”很多人也许不理解两岸为何选择这样一个时机创造历史,可是,当一代代领导人为我们创造了亚太地区的和睦之后,我们难道不应该把目光投向本就应当同呼吸、共命运的两岸?

  20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展示自身形象的绝好良机。在祖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又有哪一个中国人希望看到同室操戈,迟滞中华民族复兴的脚步。于是,就是我们,就是这个时代,该是走出历史和现实的淤泥、把握未来的时候了。

  年轻的我们,期待着以年轻的、面向未来的心态共同缔造两岸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