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戴上校徽的那一刻,我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神圣与幸福,那些让人顶礼膜拜的巨人似乎都触手可及。”从北京大学毕业三年之后,高先生回忆起初入校园的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依然有一些激动。 对于很多曾在校园生活过的人来说,校徽可能是他们追忆大学时光的源头。对公众而言,校徽作为一所大学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艺术化体现,更是其历史和传统的积淀。公众对大学校徽的认可程度如何?他们最喜欢的是哪一所大学的校徽?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校园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最受公众喜欢的校徽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是今年4月刚刚发布的,在此次调查中异军突起,以34%的获选率独占鳌头。其主体构思是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据校方称,这三个“人”字分别寓意“人民、人本、人文”,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人文为主的特色”。三“人”并列,又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等意。 已经度过106岁生日的北京大学,其校徽在调查中以33%的获选率位居第二。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在北京西郊与北大比邻而居的清华大学,在本次调查的排行上以32%的获选率居第三位。清华大学的校徽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八卦方位排列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字样。1914年冬,时年41岁的梁启超被邀请到清华演讲时,引用《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卦辞加以阐发,激励清华学子。演讲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被刻入清华校徽,沿用至今。 不知是否巧合,排名前三的校徽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对“人”的关怀,暗合了时下各大学中“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除此之外,“公众最喜欢的大学校徽”中,排在前十位的依次还有: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北大学,它们或以悠久的历史,或以浓郁的民族气息,都获得了相当多公众的认可和喜爱。 “我们很遗憾,这次调查不能列入更多学校的校徽。”主持调查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承认,由于版面和其他原因,调查只收入了部分学校的校徽,不可避免地会有遗珠之憾。 “从审美的角度,许多学校的校徽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周先生现居西藏日喀则,是一名美术工作者,对这次调查他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可能更多的人会选自己喜欢或向往的学校。校徽好看不好看倒在其次。 周先生的看法反映了一些受访者的选择。来自北京的罗先生就表示:“我肯定会选北京科技大学,因为我深爱着我的母校。” 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执行时间为2004年9月27日~10月25日,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24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74%,女性占26%;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19~35岁的读者占65%;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69%;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占6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